“十三五”时期,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五段式教学”、“导师制”等教学模式,推动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推进学院稳步向前发展。
一、坚持党建引领,党支部作用发挥有力
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特别是将支部建在专业实验室上,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党员教师带头推进课程思政,现已推出《服装配件设计》《中外服装史》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教师党员有10余人担任班主任,抓实学生学业支持,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机制落实落细。五年来,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发展学生党员120余人,教工党员3人。教工支部书记、学生支部书记分别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集体》、《中国纺织服装人才建设先进单位》等各类荣誉称号。
同时,学院全面推进学院特色工作宣传,连续5年的的毕业生设计作品展在《中国纺织报》、《西安电视台》、《纺织服装周刊》、《三秦都市报》、《今日头条》、《咸阳教育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宣传。
二、凝练艺术群学科方向,专业建设定位推进有序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在紧跟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学校顶层设计,结合学院实际谋篇布局,围绕应用型艺术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①以赛促教实践教学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②新媒体融入课程改革与探索研究;③加强对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④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探索实践基地与就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⑤加大创新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型项目的研究工作,凝练艺术学科方向、提升人才队伍、提高科学研究和紧抓人才培养“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以“四有”管理服务和文化艺术建设为重要支撑。近年来,学院学科建设按照既定方向有序、稳步推进,艺术类人才体系日趋完善,丝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学科研究平台正在抓紧落实,围绕大艺术群学科发展战略有序推进。学院先后增设《环境设计》本科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动画》、《动漫制作技术》专业2018年并入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中西服装史》、《服装材料学》等3门课程作为校级一流课程正在进行建设,《服装前沿科技专题》等5门课程展开考试方式改革。
三、聚力教改创新,彰显育人成效
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设是学院稳步发展前进的核心动力。一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想方设法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每年有20余人次完成国内高端短期研讨学习,同时要求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院内做学习心得交流,分享学术前沿信息、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与措施。一直以来,学院教师以扎实业务功底、优异的教学能力在校内外的教学比赛中获得可喜成绩。近年来,1人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讲课大赛一等奖,1人获“课程思政”学之星”大赛一等奖;团队获得多媒体课件1等奖。多人获得讲课、微课、多媒体大赛奖项。同时,教育教学成果不断增加。近五年,获批校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其中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一般教学改革项目7项,有力保证了教学育人效果提升。
四、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十三五”以来,学院针对艺术类学科的发展方向,加强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立足点,广泛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提高师生参与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学生在各项重量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400余项。学院先后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荣获金奖、最佳创意奖各1项,银奖2项。2020年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陕西赛区特等奖,在全国总决赛中获二等奖。2018年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陕西赛区获得一等奖。连续5年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得多项奖项。连续2次在省级挑战杯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科技竞赛中学生获得奖项数不胜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稳步逐渐提升。
五、加强纵横向科研,助力学科建设
十三五以来,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坚持稳扎稳打,纵横向科研实现部级项目“0”的突破,到帐经费总数近500万元,专利授权近40项。学院共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教育部项目2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学院配合学校申报的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获批。
六、强筋固骨,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发展
学院自始至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以自主培养为重点,合作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十三五以来,学院的教职工队伍从28人增加到43人,学生人数从3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近千人。学院先后晋升职称15人,目前副高职称以上10人,在读博士1人,双师型教师33人,考评员、高级考评员14人。学院鼓励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访学交流,提升教科研水平。目前,8人分别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华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访学交流。此外,学院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联系,先后选派15人赴企事业挂职锻炼进修。在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学院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升,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发展态势良好。
七、特色艺术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十三五以来,学院坚持特色艺术文化活动开展。学院结合写生实训、课程实践、作业展、毕业设计展等,组织开展服饰、动画、动漫、文创作品技艺展示与推广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艺和综合素质;持续开展了对传统优秀文化非遗羌绣、秦朝服饰复原、我型我秀、生活故事动漫动画等各类作品设计展演活动。毕业展、艺术周等特色活动全员参与覆盖,较十二五时期提升82%,参展作品近2000件,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八、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学院立足行业,加强学生职业化设计、行业化、专业化教育和培养。先后与近60多家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特别是加强了协会、产业集群等针对性的联系合作,并把合作重点放在业内知名企业,例如陕西伟志、浙江东蒙集团、浙江乔顿、上海热风服饰、陕西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陕西飞鸟动漫等一大批行业的领头羊与学院签订了友好的校企合作协议,学院也不断构建和优化稳定的实习与就业基地企业群,就专率、就高率稳步提升,有一大批优秀的校友开始在行业崭露头角。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强化文化艺术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用理论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重点工作,找准着力点、结合点;强化使命担当,抓好责任落实,通过抓主体责任、抓作风引领、抓工作落实,深化综合改革,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图/文 石文奇)